第23章:节日主题菜品
第23章:节日主题菜品 (第1/2页)清晨,林粤生站在林记早茶的店门前,看着熙熙攘攘的街道,思绪翻涌。他注意到,街边挂起了大红灯笼,张贴了本地节日“龙灯节”的海报。人们谈论着家族聚餐和节日美食,这让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。
“本地节庆这么热闹,为什么不结合本地文化,推出一些节庆主题菜品呢?”林粤生一边喃喃自语,一边点开系统界面。
系统似乎早就洞悉了他的心思:“新任务触发:融入本地文化,推出节庆主题菜品。奖励:岭南经典菜谱‘糖环糯米糕’。”
“既然系统都支持,那就干吧!”林粤生斗志满满,他决定围绕“龙灯节”的传统,设计几道既有岭南风味又饱含节日寓意的创新点心。
头脑风暴:如何融入文化
林粤生召集了后厨团队,开始集思广益。
“师傅,龙灯节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灯笼和龙舟,咱们能不能在点心外形上下点功夫?”助手小张提议。
“对,还有祭祀用的糖环、糯米团,这些也可以改良成点心。”另一位厨师补充道。
林粤生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下这些想法:“灯笼、龙舟、糖环……这些确实有意思。不过我们要让它们不仅好看,还得好吃,带出岭南早茶的精髓。”
最终,团队决定设计三款节庆主题菜品:
1.龙舟糯米卷:用糯米制成龙舟形状,内馅加入咸蛋黄、瑶柱和腊肉,寓意节日丰收。
2.彩灯虾饺:将虾饺改造成灯笼造型,用菠菜汁、胡萝卜汁调色,鲜艳夺目。
3.糖环流沙包:将传统糖环的甜蜜口感融入流沙包,外观则还原祭祀用的圆环形状,象征团圆和吉祥。
为了配合这些菜品的推出,林粤生还特意策划了一场小型节庆活动。他邀请了街头的龙灯表演队在店门口助兴,同时设置了“试吃送红包”的互动环节。
“各位乡亲,过节吃什么?当然是来林记尝尝我们的节庆点心啦!”助手小张举着大喇叭在街头喊着,引来了不少路人的围观。
在活动现场,林粤生亲自带着顾客品尝点心:“这是我们的龙舟糯米卷,糯米软糯,腊肉和瑶柱的咸香搭配得刚刚好,来尝尝看。”
顾客们品尝后纷纷点头:“这个糯米卷的造型真别致,味道也好!”
“灯笼虾饺也很特别,口感还是那么弹牙!”
短短几天时间,节庆点心的名声就传遍了整条老街,不少家庭专程带着孩子来林记尝鲜,甚至还有外地游客慕名而来。
然而,就在林记节庆菜品大获成功之际,天香楼的老板李振东坐不住了。他察觉到林记吸引了大量顾客,而自己的店里却门庭冷落,心中充满了嫉妒。
“一个卖平价早茶的小店,居然敢和我天香楼抢生意?”李振东冷笑着召集了几名手下,布置了一项阴谋。
“你们找几个托儿,混进林记的试吃活动,散布他们用廉价食材的谣言。再安排几个人到网上发帖,说他们的节庆点心不卫生。”
第二天,林记的活动现场果然出现了一些“托儿”。他们试吃后故意挑刺:“这个糯米卷里的腊肉怎么有点腥味啊?是不是变质了?”
还有人在人群中大声嚷嚷:“这些彩色虾饺,用的不会是化学色素吧?吃了对身体不好!”
与此同时,网上也开始出现大量负面帖子:“林记节庆点心华而不实,用的全是廉价材料。”
这些言论迅速引发了部分顾客的担忧,林记的生意顿时受到了影响。
“师傅,不好了!很多顾客开始退订节庆点心了!”小张焦急地跑进后厨报告情况。
林粤生脸色一沉:“这是有人在故意抹黑我们!不用想,一定是李振东搞的鬼。”
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,林粤生冷静下来。他决定从三方面入手:
1.立即回应质疑: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声明,公开点心的制作视频,展示食材的安全性和制作过程的透明化。
2.借助系统分析:林粤生点开系统,激活“舆情管理”功能,追踪网上谣言的来源,搜集证据。
3.依靠顾客口碑:邀请几位本地知名美食博主到店体验,用事实说话。
“大家别急,真金不怕火炼,我们的品质经得起检验。”林粤生安抚着团队的情绪,迅速开展了反击行动。
当天晚上,林粤生通过直播平台,向所有关注林记的顾客展示了节庆点心的制作过程。从食材挑选到点心成型,他全程详尽讲解:“大家可以看到,我们用的糯米是直接从郊区农户采购的,腊肉和瑶柱也都是最顶级的货源。”
直播结束后,不少老顾客留言表示支持:“我一直吃林记的点心,品质绝对没问题!”
“那些谣言一看就是竞争对手在搞事,支持林老板!”
与此同时,系统的舆情追踪功能也锁定了几个散布谣言的账号,这些账号的背后竟然指向了天香楼的员工。林粤生果断将这些证据提交给市场监管部门,同时在社交平台上公开谴责这种恶意竞争行为。
很快,李振东雇托抹黑林记的事情被曝光,引发了众多网友的愤怒。“堂堂天香楼居然干这种事,太跌份了!”
李振东的形象一落千丈,许多原本忠实的顾客开始疏远天香楼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