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孩子看书 > 大明:从科举开始宰执天下 > 第二百零一章 翰林院大学士!

第二百零一章 翰林院大学士!

第二百零一章 翰林院大学士! (第1/2页)

朱元璋不置可否。
  
  他动心了。
  
  他过去之所以不征收商税,主要原因是收不上来。
  
  既然收的上来,他自是乐于去收。
  
  钱,什么时候都不嫌多。
  
  而且夏之白说的很合他胃口,为君者,就是要把手伸到士绅头上,现在的士人地位太高了,总是一副鼻孔朝天的样子,总感觉这个天下缺他们不行,他过去一直有心打压,只是始终没有成功。
  
  加上他会盯着北方。
  
  要是成功,朝廷能借此得到大量的商税,还能把可能威胁朝廷的权贵压下去。
  
  这才是最主要的。
  
  朱元璋目光阴晴不定,背着手道:“你说的没错,有的事,咱还是要去做,咱自己倒是不在乎,但不能把问题留给后世子孙,咱就再给你一次机会。”
  
  “看看你的大经济能不能成行。”
  
  “说吧。”
  
  “伱想要什么?”
  
  “只要不过分,咱都满足你。”
  
  朱元璋看向夏之白,难得的大气一把。
  
  夏之白目光一喜。
  
  他沉思了一下,拱手道:“臣目前并不准备要官,臣只想让翰林院的官员,帮臣做一些事。”
  
  “什么事?”朱元璋蹙眉好奇道。
  
  夏之白一脸正色,一字一顿道:“简化文字!”
  
  朱元璋挑眉。
  
  他狐疑的看着夏之白,不明白发展北方,跟‘简化文字’有什么关系。
  
  夏之白解释道:“矫枉必须过正。”
  
  “当今天下的教育体系,已经出现了极大的问题。”
  
  “华而不实,空洞乏物。”
  
  夏之白道:“从古至今,天下都践行着两套教育体系,一套是给上层用的,叫门内知识,一套是给底层用的,叫门外知识,至于内门知识教得什么,我并不了解,也没有心思去了解。”
  
  朱元璋双眼微阖。
  
  他深深的看着夏之白,眼中闪烁着明灭可见的眸光。
  
  他自然不信夏之白这番话。
  
  若是不了解,又岂能说出这番话?
  
  夏之白面色如常,所谓的门内知识,他大体是知晓的,无非是心术权谋手段,也是姚广孝学的那一些,正因为此,日后姚广孝为朱元璋知晓,再给朱棣传授这些,大怒之下,下令诛杀姚广孝。
  
  这一套门内知识,从秦汉开始,就越来越往上层集中。
  
  最终渐渐演变为帝王之术。
  
  对于这部分,夏之白是嗤之以鼻,很多帝王学太多,最终学的不伦不类,帝王之术,最起码要把帝王培养成懂得育民之术的牧羊人,而非是培养成只懂得剥削压榨天下的帝王。
  
  夏之白道:“门外之术教的是仁义道德忠孝礼仪。”
  
  “这部分天下教的太久了。”
  
  “过去天下没有纸张,获取知识只能靠竹简,加之学习成本很高,能够掌握‘仁义道德忠孝礼仪’,已经是很难得了,但如今天下的学习成本很低,继续只学这些,无疑是让人往牛角尖里钻。”
  
  “想要打破士的藩篱。”
  
  “就要让这些士人脱离现有的舒适区。”
  
  “把眼光朝下,放在劳作上。”
  
  “让他们其余的精力用在学以致用上。”
  
  “只是如今的士人不会主动去改变,因而想让这些士人跟随,就必须培养出一批掌握一定‘仁义道德忠孝礼仪’的工农,而这批人同时又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跟操作能力,唯有如此,才能让士人不得不跟着改变。”
  
  “不然就注定为工农取代。”
  
  “然大部分工农家境都不殷实,以当今天下的学习情况,每个文字每多一笔,哪怕只是一横一竖、一撇一捺,对底层百姓都是一笔很大的经济压力,因而简化势在必行。”
  
  “简化字并非我心血来潮。”
  
  “从古至今,简化字一直都在用。”
  
  “如王羲之的《兰亭集序》上面的‘于’,就是用的简体,这样的例子,在天下的诗词歌赋著作中,随处可见,我的想法,便是让翰林院的学士,集中整理一下,推出更为简洁明了的‘简化字’。”
  
  “用以教化天下。”
  
  “同时还能帮助陛下让《大诰》更深入人心。”
  
  “官员念的次数再多,也不及百姓自己看,甚至,还能将《大诰》列入必修教材,跟《四书五经》并列,从小抓起,从根上做改变,大明的风气才会真正变好。”
  
  朱元璋冷笑一声。
  
  他可不信夏之白这套说辞。
  
  说什么帮自己宣传《大诰》,分明就是想扩大天下的受教育面。
  
  不过。
  
  这倒也未尝不可。
  
  只是扩大天下的受教育面是一柄双刃剑。
  
  从古至今,历朝历代都知道,读书人多了,就很容易出问题,而将知识的门槛进一步拉低,的确能打击到地方的士绅,但同时也会给大明带来新的问题。
  
  朱元璋摸着胡须,冷冷的沉思着。
  
  最终。
  
  朱元璋还是点头了。
  
  相较于对付一些新兴的知识分子。
  
  将旧有的士人阶级铲除,才是大明的当务之急。
  
  不然士绅始终趴在地方,啃噬着大明的税基,早晚有一日,会把大明的税基啃噬干净,而且他对夏之白说的‘士绅一体纳粮’有极高的兴趣,甚至让他一度有直接颁布政令的冲动。
  
  只是后面还是按捺住了。
  
  大明才爆发一场‘郭桓案’,天下的动荡气息方歇,又来一场,只怕堪堪稳定下来的天下局势,会再度动荡起来,到时天下士人联手弹劾,他也会变得很被动。
  
  让夏之白主导最好不过。
  
  朱元璋道:“咱过去没有赐你官职。”
  
  “咱这次就赐你一个。”
  
  “翰林院大学士,官正五品,兼文渊阁詹事。”
  
  朱元璋这次的确很大方,洪武朝是没有设立‘大学士’的,这算是为夏之白开了先例,不过夏之白知晓,这是为方便自己在翰林院中行事,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文渊阁詹事。
  
  文渊阁可不是小机构。
  
  这个机构是能参与国家机密讨论的。
  
  已算半步踏入到了政治中心。
  
  夏之白也有些惊讶,没想到朱元璋这次会这么豪爽。
  
  但也隐隐猜到了朱元璋的心思,朱元璋是想让自己去试探底下百官的反应,若是百官反应不大,恐会在后续雷霆推行‘乡绅一体纳粮’,若是下面百官群情激奋,自己保不齐就会落得‘吴庸’一个下场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夜的命名术 斗罗大陆5重生唐三 我有一剑 开局签到荒古圣体 万古神帝 帝霸 人道大圣 万道龙皇 陆娇谢云瑾 剑来